京中网讯(湖北日报网)(郝景辉通讯员、张明林通讯员)金融是实体经济的命脉,涉农贷款是助力乡村振兴的“活水”来源。 11月6日,笔者获悉,2025年后,工行襄阳枣阳分行将立足区域发展实际,聚焦重点农业农村地区,依托各类金融产品,持续加大农业信贷资源斜率和投入,实现农业信贷业务量稳定增长和质量有效提升,为乡村产业发展精准滴灌。截至目前,该行今年累计涉农贷款已突破27亿元,同比大幅增长9.80%。工商银行推动新农场快车道等农产品引进,精准支持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结构,如绿色蔬菜温室。通过一系列务实举措,有效激发全县乡村产业内生实力,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金融动力。
金融活力丰富地方产业。图片提供:通讯员
减法减少审批,流程优化提高效率。针对农业主体“季节性强、需求快、周期短”的信贷特点,工商银行枣阳分行正在积极推进内部流程再造,在审批流程上做足“减法”,着力打造高效便捷的信贷服务体验。同时,开通涉农贷款“绿色通道”,严格执行“优先受理、优先调查、优先审批”机制,明确各环节办理时限,o 确保农业贷款申请进入“快车道”。一方面,推广“标准化调查和差异化分析”相结合的模式。小额信用贷款采取“客户经理现场考察+规范信息核查”的方式,充分利用移动办公设备现场采集图像、位置信息等信息,固化尽职证据,确保流程“简单、防漏”、审批高效、快捷。对于大额贷款申请或情况相对复杂的贷款申请,按照标准化流程启动详细尽职调查,确保风险评估“准确、细致”,确保审慎决策、高效支持。服务同样受到重视。
服务得到“补充”,客户体验得到改善。工行桑阳分行秉承“金融为民”的服务理念,持续不断“加”服务内容,优化整合内部资源,努力帮助客户实现“一门最多一动”。一是全面推行“单通知”和“网上提前检测”服务。首次接触时,客户经理根据客户贷款的用途和类型,提供清晰完整的“物料清单”,积极利用电话、微信等渠道提供线上资格预审指导,确保申请材料立即准备好、符合规范,杜绝因来源信息不全造成的“来回LTA”和“多次往返”。二是实现“一站式处理”和“闭环内转”,对于符合条件的贷款申请,有专人指导您全程参与从面试签约、合同完成到最终付款的整个流程,确保高效的内部协调和最小化最大限度地减少客户的等待时间。通过加强前、中、后台的协同,可以整合和优化客户多次往返、“一请、一签、一审批、一支付”的流畅流程,提升金融服务的准入感和满意度。
智慧农业项目“绿色蔬菜温室”。图片提供:通讯员
产业链正在“倍增”,产业赋权尝试正在创造新的条件。工行枣阳分行摒弃了以往“现货”、分散的授信模式,将重点转向当地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资源,实行“链式”集群发展,在服务范围和效率上实现“合力”。一是聚焦主“强链条”,促进辐射。重点扶持辖区农业产业化先进企业以此为核心,构建覆盖农产品生产、加工、销售,从前期到合作社、家庭农场等原材料供应商,到下游到经销商、最终销售网络的全流程金融支持体系。二是利用“延伸链”特征,把珠子拴在线上。我们紧密结合枣阳地区资源,聚焦黄牛、枣阳王桃等优势特色产业,定制全产业链综合金融服务解决方案,形成“特色产业、系列专用解决方案、系列适配产品”的服务格局。新农快贷有效满足了农民和小微企业灵活的融资需求。融资“绿色蔬菜大棚”等智慧农业项目将促进农业发展现代农业设施不完善。通过深耕区域、构筑密集网络,确保信贷资源精准到达产业发展各主要环节和主体。